前言

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如何保障为医疗前线输送符合标准要求的洁净医用织物?成为社会化医洗行业发展越来越被大众所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与大家探讨关于医洗未来发展的相关话题。


医洗行业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医院自身洗衣房逐渐演变为医洗工厂。最初通常由政府或者医院联合建立在三甲性质及以上的医院内,后逐渐发展,产能规模扩大后,洗衣工厂应运而生。当时行业的发展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成本低,毛利高。


第二阶段大致从2015年到2019年,这一阶段医洗产业进一步升级,社会资本开始介入,大型的医洗工厂开始诞生,并逐渐从作坊式到规范化工厂转变,具备一定的规模、产能,设备相对现代化。最主要特征是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标准,尤其是WS/T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的颁布施行,成为医洗工厂招标和开展业务的指南性文件。另外,从单纯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到租赁服务、社会化医洗等医洗领域的多元化格局初露端倪,行业竞争开始加剧。


第三阶段就是以新冠疫情为代表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整个医洗行业产生巨大冲击。部分区域由于封控及其它不可控因素导致产能大幅下滑,甚至停工停产,面临巨大的亏损。具体来看,全国医洗行业发展也参差不齐,一些偏远省市由于受疫情波及较小,相对来说可持续性发展态势不错,价格也趋于合理化。反观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因为设备改进占市场的份额较大、又频频受到疫情影响重压,反倒是举步维艰。

图片


关于医洗行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于医洗行业发展的未来,我认为首先新冠疫情会促使医洗行业建立一套更加完整的发展体系,政府也一定会出台相关的监管政策。实际上,我们在封控期间体会也比较深。今年3月12日,上海公共卫生中心的几位专家到我们厂里面巡访,在他们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我们得知他们是为方舱医院的医洗业务而来,也了解到上海对于方舱医院配套洗涤服务的巨大需求。鉴于我们工厂隔离式洗涤方案规划及运行的优势,随后即成为上海第一家方舱医院洗涤业务供应企业。整个封控期间大概持续了两三个月,我们工厂的医洗份额大概占市场的一半。


正所谓高毛利也会带来高风险,面临公共卫生的冲击,一些新的政策可能会出台,监管会加强,正如我们所研判的一样,4月上海《关于加强特种洗染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的提示》就出台了。作为医洗企业该如何面对?很显然就是去落实政策,让动线更加流畅,流程合理化,所有的运营正常,市场定期分析,了解同行、了解对手。


第二个思考,可能也是目前我们整个行业的通病,就是价格竞争问题。优化行业的价格体系是行业的目标共识,正常的市场竞争可能给公司带来改造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机会,但低价恶性竞争就会带来比较严峻的后果,如何制止低价竞争行为?站在可持续发展角度上,怎么把花了太多时间在设备改造上的投入赚回来等等,值得同仁们深思。


在这方面日本是具有比较有代表性的,日本最大的医洗公司有37家工厂,第二大医洗公司也有16家工厂,其中也有上市公司。尽管也有竞争,但他们的价格体系是完整的,他们的利润率基本上维持在15%左右,这样对其发展就是一个良性循环。而我们国内的医洗行业怎样才能变得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在此也仅是抛砖引玉,需要大家共同关注和研讨。

图片


医洗企业应有效助力院感防控

以WS/T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作为导向标准来参照,从实践中要求整个工厂污染区、物流、医院端的三个点进行重点控制;从个人安全角度需要加强员工的个人防护,戴口罩、防护服、手卫生、包括设备和环境消毒等等都非常关键。在封控期间,我们每天用消毒液大概在300公斤左右,含氯片、季铵盐对衣物的消毒等都必不可少,关键是细节上的坚持,管理人员的监察和监控,以及对标准的明确。尤其是对发热门诊疑似感染或者感染的布草使用可溶性包装进行收集和送洗,进行物理分化,我认为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几乎可以降低95%的风险。


除了WS/T 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之外,我们还会借鉴德国的海恩斯坦标准,以及WS/T397《医疗机构的消毒作用标准指南》,在疫情期间提高医洗作业的完整性,做好工厂端的标准流程,包括一些痛点难点。同时,也要结合企业实际,加强推动合作医院端的执行力度、规范落地的力度,帮助医院共同去完成一个感染控制的目标。


关键字:疫情,衣洗,清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