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霉斑易掉入哪些陷阱?

绒面、磨砂类皮具上的霉斑大体产生的原因有两大类:一是油渍氧化演变成霉斑,二是保存不当产生的霉斑。洗衣店收件如若处理不好,极易掉入洗护陷阱,并承担不必要的赔偿损失。那么,绒面、磨砂类皮护有哪些陷阱值得我们洗衣人关注呢?


陷阱一:霉斑清洗难度大,去霉不彻底

油渍造成的霉斑:这类霉斑对于经验不是十分丰富的前台来讲,表面看起来就是油渍。收件的时候,通常也会告知顾客这就是油渍,尽量清洗。但事实上皮面油渍经过长时间的存放或穿着,已经从表面渗入皮质内部,演变成顽固的霉斑。


一般情况下,皮具或皮衣是半年、一年甚至是几年才洗一次。如此低的洗护频次,衣服上的油渍经过长时间氧化、霉变,由原来的单纯油渍变成了油渍+霉斑的顽固污垢也就不足为奇了。而这类霉斑,往往比普通的单纯霉斑处理难度更大,处理风险更高、去霉不彻底的几率也更大。


陷阱二:霉斑处理过度,导致更多问题

也有同行为了去除绒面、磨砂上的霉斑,过度处理后,不但霉斑没有洗干净,皮具反而出现了类似局部色差、掉绒、破损等事故。


陷阱三:霉斑处理达不到顾客预期,诱发纠纷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保存不当造成的霉斑上。由于保存环境相对潮湿、或是部分地域梅雨季节没有及时晾晒,也会让皮具产生霉斑。这种霉斑相对油渍产生的霉斑虽然要稍微好处理些,但如果处理经验稍稍欠缺的话,容易留痕。遇到要求较高的客户很难达到其理想的预期,因此发生磕绊也是有的。


类似陷阱应该怎样防范

不论哪种情况造成的霉斑,如果是重度霉斑都无法确保100%去除。比如,有些发霉严重的霉斑,侧光看,就会发现霉斑处绒毛已经脱落,而这种由于霉菌繁殖较多造成的绒毛脱落是很难依靠后期修复弥补的,遇到这种特殊情况,前台的专业说明就相当重要。


建议可以将霉菌比喻成虫子,绒毛比喻成食物,用虫子吃掉食物的常识来帮助顾客对此类绒毛脱落无法修复的事故进行更加形象的理解。


此外,绒面、磨砂类皮质不像光面皮质,可以通过上色遮盖的方法来将霉斑遮盖住,因此,不能指望通过上色的方法来解决“霉斑比较严重”这个问题。


总而言之,收件时,针对绒面、磨砂类皮衣皮具上的霉斑清洗效果不好,洗后可能出现洗后局部发白、掉绒甚至破损的情况,一定要明确告知顾客,并征得顾客同意,留底后再进行相应的处理。顺便也要提醒顾客:如果绒面类皮衣皮具上染上油渍一定要及时清洗,避免霉变后影响皮具的使用寿命和美观。


霉斑修复案例分享

尽管绒面、磨砂类皮衣皮具收件处置时陷阱多多,但大可不必“谈虎色变”,大多数霉斑经过专业处理是能够修复的,即使少数不能完全复原,也不会影响后续的穿着和使用。这里为大家分享两个霉斑修复案例,希望能为大家日常工作带来一点小小的帮助。

图片

图1—1  胎牛皮霉斑

处理前

图片

图1—1  胎牛皮霉斑

处理后

图片

图2—1  绒面霉斑

处理前

图片

图2—1  绒面霉斑

处理后


霉斑处理流程:

1、清洗:采用皮革清洗剂整体刷洗


2、阴干:在通风处阴干。不宜日晒或烘干


3、起绒:用800号砂纸整体起绒,霉斑处重点打磨


4、上色:在染水中加入微量的色膏,整体上色


5、起绒:用800号砂纸重新整体打磨起绒


预警提示

这两件发霉的衣服处理较为成功,但并非所有霉斑衣物都达到完美的修复效果。重度霉斑,即使修复工艺和技术再成熟,也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原样,甚至有可能还会留下肉眼可见的小缺憾(如局部脱绒)。因此,在收衣时,前台一定要做好洗前沟通,把最坏的预判效果明确告知顾客。征得顾客同意后,再利用现有的条件和工艺技术把活品往最好的效果去做,以求更好地满足顾客的洗护期待,避免时候产生不必要的事故和纠纷。


关键字:绒面,磨砂,霉斑,清洁